破曉時分,十余位頭戴草帽、扛著扁擔、手握鐮刀的村民走進忠縣磨子土家族鄉竹山村的柏樹林。鋒利的刀刃劃破晨霧,翠色葉片紛紛落下,鄉音笑談打破林間寧靜——這里是重慶林投公司所屬忠州林開公司主導的“國儲林+”林下經濟試點基地,南板藍根正迎來頭茬豐收。

一、多元主體參與:破解資源沉睡難題
“忠縣30萬畝國儲林曾長期‘沉睡’,要盤活這片資源,就得打破傳統、單一的經營模式。”公司負責人坦言。為此,公司錨定“長期培育鄉土珍稀木材、中期生產中大徑級速生木材、短期間伐出材發展林下經濟”的思路,堅持“以短補長、協調發展”原則,構建起“國資央企主導+地方政府扶持+民營資本經營+集體經濟參與”的多元化合作模式。

作為忠縣鄉村振興示范村,磨子土家族鄉竹山村被選為了改革的“試驗田”。忠州林開公司項目團隊根據當地地理與生態特征,在摸清資源稟賦、充分開展市場調研后發現,南板藍根作為制作藍染染料的主要植物,不僅產靛量高,還是唯一兼具染料與藥材價值的藍染植物,且適宜生長在50%至70%遮光度的林間。項目團隊選定南板藍根開展標準化林下種植試點。
如今走進示范基地,簇簇南板藍根在林間鋪成連綿“綠海”,工人穿梭采收的身影勾勒出“生態美、產業興、百姓富”的鮮活圖景。目前,南板藍根試點種植面積近700畝,單畝枝葉鮮品平均產量穩定在2噸以上,實現豐產豐收。
二、產業雙軌發展:染料與藥用并進
“歡迎各位領導蒞臨南板藍根種植基地,南板藍根是多年生的‘聚寶盆’——當年種植可連續收割5年以上,首年即可收枝葉2次,按當前1元/斤的市場價測算,今年單此一項產值便有望突破100萬元。到第五年,根莖藥用價值達到峰值,標準化種植畝產穩定1噸。既能割枝葉又能挖根莖,真正‘全身都是寶’。”基地管理人員向一周內第三批來訪調研團隊介紹,“而且它不像蓼藍、菘藍需要全光照的農田,它專挑林子底下長,不占半分良田。”

周期成本低、土地零浪費、收益雙保險,這“一箭三雕”的經濟賬正是南板藍根撬動林下產業的關鍵。其枝葉是提取藍靛的核心原料,制成的染劑耐光耐洗且天然無毒,精準契合當下市場對環保材料的迫切需求,根莖是清熱解毒傳統中藥材。枝葉制染料、根莖制藥材,雙軌并行,抗風險能力強,可為“國儲林+”林下產業開辟新的增長點。
三、“綠富雙贏路徑”:生態與經濟的協同升維
“老鄉,在這兒務工一天能掙多少呀?”調研人員的詢問剛落,正在綁扎南板藍根鮮貨的工人便笑答:“以前外出務工,年紀大沒技術,一年攢不下錢還顧不上家,現在農閑就來這兒干活,一天120塊,工錢日清月結,上個月光務工就領了2000元。掙錢顧家兩頭不落,這日子過得踏實!”

“國儲林項目落地后,竹山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僅林地流轉就收入5250元,每年還能獲得產業分紅。村里很支持在林下種植南板藍根,既利用林地空間、提高林地生產力,又能保持水土、改善生態、降低火災風險,與國儲林建設形成良性互補。”項目負責人介紹。
南板藍根林下種植項目探索出了一條“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”道路,將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,助力國家儲備林建設從單一的木材生產,向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轉化,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與木材安全的基礎上,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,真正成為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。
“現在技術還在摸索,規模不算大。”公司負責人介紹:“明年技術成熟后,盛產期畝產預計達4000—8000斤。我們計劃擴大種植面積,力爭年內建成千畝示范園,讓這片綠海持續釋放‘金色效益’,為‘國儲林+’蹚出一條可復制的新路徑。”
土地股權化,資源便有了刻度;
收益多元化,耕耘便有了期盼;
產業生態化,青山便有了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