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出頭的重慶林投公司國儲林青年突擊隊員安一博,來自甘肅慶陽,眉宇間帶著西北人的爽朗與執著。2023年6月,當他從東北林業大學林學專業捧回農學博士學位證書時,同齡人正糾結于實驗室與寫字樓的選擇,他卻將目光投向了重慶的莽莽林海。6月28日,他走進重慶林投公司科創產業發展部,從業務副經理干起,開啟走出校門后的人生新征程。

從象牙塔到林海間,一場義無反顧的奔赴,這步跨越背后,是他對林業事業的赤誠熱愛,更是重慶林投公司搭建的廣闊平臺,讓他的所學所知得以在山林間生根發芽。
一、探秘:為林海注入科技活水
國儲林的沃土上,藏著安一博深耕的第一個戰場。他肩負著建立珍貴樹種高效繁育體系的重任,將實驗室里的微生物研究搬到了苗圃田間。那些肉眼難見的微生物,在他眼中是提升土壤肥力的“隱形功臣”。他潛心開發新型微生物肥料,誓要減少對化肥農藥的依賴,讓國儲林苗圃的泥土煥發自然的生機。

這份執著在2024年7月結出碩果——重慶市科技局博士“直通車”項目“重慶市松材線蟲病病害防御功能微生物資源收集及調控機制研究”成功獲批,10萬元科研經費是對他思路的最佳認可。他踏遍重慶不同生態區,篩選能讓松樹抵御松材線蟲病的微生物菌株,如同在茫茫林海中尋找守護的精靈。如今,兩株具有高效防控病害的細菌菌株(保藏號:GDMCC No∶66033、66034)已被成功捕獲,下一步,他將讓這些“微生物衛士”化身專用菌肥,為林區土壤健康和苗圃循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動能。

二、巧匠:在廢棄中發掘新生的價值
松材線蟲病疫木,曾是林業人頭疼的“生態包袱”,卻成了安一博眼中的“璞玉”。2024年8月,他走進重慶林投博士后工作站,與這些被病害侵蝕的木材展開了一場“對話”。他要做的,是讓疫木在無害化處置后煥發新生,完成從“廢”到“寶”的華麗蛻變。

在梁平區的疫木處置現場,結合“十四五”重大專項項目成果“疫木原木熱處理爐”,用熱處理技術讓疫木原木實現100%無害化,再經180℃高溫炭化,原本帶著病害印記的木材搖身一變,成為質感溫潤的戶外地板,正一步步鋪展在重慶的戶外空間里。不僅如此,他還將目光投向不同徑級的疫木,2024年8月立項的重慶市林業局2025年科技興林項目,以50萬元經費為支點,撬動疫木高值化利用的更多可能。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盧蕓研究員團隊聯合開發的“疫木瓦楞板”試驗品,更是讓廢棄疫木有了走向多元應用場景的希望。
三、托舉:在林海間書寫成長答卷

2025年3月,第十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名單公布,安一博的名字赫然在列。這份榮譽,是對他在林業科研一線深耕的肯定,更是對他將論文寫在重慶大地上的嘉獎。從博士到基層科研工作者,他的成長軌跡與重慶林投公司的培養密不可分。公司搭建的產學研平臺,讓他能自如聯結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力量;博士后工作站的學術氛圍,為他的創新思路提供了孵化的溫床。

站在新的起點,他望著連綿起伏的林海,眼中滿是憧憬。他說:“是重慶林投公司給了我扎根林海的底氣,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成長。”未來,他將繼續帶著這份感恩,在微生物與木材的世界里探索前行,讓青春的汗水浸潤林業沃土,用科技的力量守護這片綠色家園,在重慶的林海間書寫屬于新時代林業人的精彩篇章。